抬头,天更蓝;远眺,谷更丰;环视,陌相连;俯瞰,土更肥。这里是中国现代农业的样板,4800余万亩耕地上,农作物茁壮生长。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看,“绿色”一词都稳稳占据着北大荒集团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心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视察时强调,要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北大荒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管控与修复并重、保护与利用统筹,采取工程、生物、农艺20项技术措施综合施治,健全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夯实“三大一航母”核心竞争力,着力绘就绿水青山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发展蓝图。
农药化肥减施
筑牢黑土耕地之基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药减量化,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发展”,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政策的连续出台是国家大力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力度。
测量土壤农药残留数值
多年来,北大荒集团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为根本,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理念,充分发挥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优势,大力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积极探索推广生态控制技术,扩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面积,开展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替代农药的试验示范,将“减肥不减产,减药不减效”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各环节。
每年农闲时节,北大荒各基层单位加紧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样本化验分析,将化验结果形成施肥建议卡发放到种植户手中。
这些施肥建议卡上,各地块的土壤评价、养分指标、施肥建议用量、注意事项等信息一目了然。种植户按照建议进行科学施肥,不仅实现了节本增效,也为绿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面同步采样
为探索绿色农业提供有利数据支撑,2023年,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与东北地理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黑土地航空飞行综合观测试验。全方位收集黑土地“CT”扫描影像,完成了近200个样方的地面调查工作,为900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建立了一份详实完整的“健康档案”。
早在2021年,北大荒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开展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构建了科学高效的黑土保护“北大荒模式”,北大荒土壤质量显著提升。
此外,北大荒集团推广的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一把“利器”。
今年,曙光农场选择5000亩地作为试验示范地块,利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卵块7箱约6000万头赤眼蜂,每亩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40毫升。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积极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坚持科学施肥,运用测土配方施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发展特色生态种养、水稻侧深施肥等技术,以及开展农用残膜回收处理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化肥和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措施,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提高植保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秸秆还田治沟
守护绿水青山之本
长久以来,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大量秸秆处理问题一直是农民心头难题。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推进秸秆科学还田、高效离田。黑龙江省也连续多年印发《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机械助力秸秆还田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决策部署,北大荒集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农用优先、就近利用、多措并举、发展产业,以秸秆还田利用为主、离田利用为辅,强化科技服务保障,探索建立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机制,破解秸秆综合利用难题。
“前几年,收完玉米留在地里的玉米茬特别让人头疼,严重影响后续翻地。现在通过机械秸秆还田,不但增加了地力,来年还能多打粮。”这几年,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种植户张国斌在玉米收获后,增加了一道秸秆粉碎还田机打茬环节。在持续秸秆还田的作用下,玉米单产水平持续提升。
秸秆的妙用不仅限于此。去年秋收时,在八五五农场秸秆打包作业现场,一个个打包好的秸秆装车运走,为填埋侵蚀沟做准备。“我们分别采取格宾护砌、格宾石笼谷坊、秸秆填沟、侵蚀沟防护林等措施,减少侵蚀沟对耕地的侵蚀,提高土地生产力。”八五五农场资源管理部任丽维说,“农场四周环山,地形起伏、岗谷交错、变化复杂,天然的地理环境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来,农场根据侵蚀沟特点及侵蚀沟治理经验,探索出一套早设计、高标准、严质量、抢进度的工作法。”
如今,在农场侵蚀沟治理现场,伴随着一场场降雨的洗礼,治理结果初步显现,正积极发挥着保土蓄水作用。农场此次项目共治理侵蚀沟45条,总长度15.577千米。项目实施后,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2.24万吨,年可增加水源蓄滞能力1.23万立方米,增加侵蚀沟防护林4.47公顷,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产量高、效益好为秸秆综合利用打下了一针“强心剂”。近两年,北大荒各地纷纷鼓励种植户将玉米秸秆或水稻秸秆集中打包售卖给周边秸秆加工企业,成为节能环保的颗粒燃料;将秸秆综合利用融入畜牧行业和特色种植中,大豆豆秸配合苞米面成为冬季诸多养羊户的饲料补给;玉米秸秆混拌腐熟剂进行养分转化,成为促进大棚果蔬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营养供给……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北大荒集团深知农业发展不能竭泽而渔。从1963年,北大荒率先推行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到如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集团始终加大科学还田、秸秆土壤改良、种养结合示范等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投入,牢固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2023年,集团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9.92%,秸秆还田利用率已达97.05%,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环保、农业增效相结合。
建设有机品牌
锚定绿色发展之路
始终把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好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是北大荒集团改革企业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使命担当,更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奋勇前进、阔步前行的关键举措。
规划明确,路径清晰。北大荒集团一系列优质绿色品牌和农产品依托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精彩亮相,走在了全国前列。
参加哈洽会
在今年第三十三届哈洽会北大荒展厅,源自自有有机种植基地、通过中美欧三重有机认证的“九三”有机大豆油凭借“绿色”属性,在众多展馆中大放异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九三’有机大豆油炒出来的菜就是香,趁着这次展销可以再囤一些。”哈尔滨市民付阿姨说。
九三好油,贵在源头。近年来,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充分发挥“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三大本源优势,精心打造建立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有机大豆种植基地,从基地的环境、土壤、大豆品种、肥料、田间管理档案等各个生产环节建立严格的标准,持续稳固和扩大有机基地认证面积。2023年,在原有35万亩有机认证面积的基础上,旗下康诺公司积极与北安、九三分公司所属农场合作进行转换及认证,预计2025年100万亩的认证土地可以全部投入使用。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还要畅通产业链条,以绿色产业带动提质增效。北大荒集团深入推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战略,培育壮大绿色品牌,“亲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亲民’有机酸菜配料表特别干净,不含防腐剂、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吃起来酸爽脆嫩,买酸菜还得是‘亲民’。”哈尔滨的王阿姨已经是“亲民”酸菜多年的老顾客。
为什么“亲民”食品能在一众竞品品牌中脱颖而出?“因为我们‘做真有机、真做有机’。”红星农场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良说。
2003年,农场开始建设有机专属基地,至今发展有机产业已有21年。农场有机基地严格按照有机生产流程规范种植,产品加工过程中,农场在标准化检测流程上投入110余万元购置真菌霉素等检测设备20余台(套),年检测频率万余次、检测项目百余项。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最大程度保障了原料的安全和优质,确保了每一种食材的绿色、纯真和优选。截至2023年,农场基地面积达11.4万亩,并全部通过欧盟、美国、日本以及国内有机认证。今年,基地面积将达20万亩,有机原料总产1.4万吨。
北大荒集团始终坚持以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基地、强服务、重监管、创品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3018.9万亩。
从种植到加工,从销售到服务,北大荒集团将“绿色”融入粮食生产每一环节,可以看到北大荒人对黑土地的精心呵护,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北大荒集团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引领中国农业走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素材提供:王俊松 芦长荣 王金彬 于爽 马娟 颜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