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春潮涌,千里沃野开新犁。春耕时节的北大荒,广袤田野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大型农机阵阵轰鸣,调设备、耕农田,农技人员进农家、送技术、讲标准,处处彰显着乡村振兴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现代农业“丰”景图正徐徐展开。
当北斗银辉穿梭阡陌间,春耕之“快”在于“智”。连日来,在五九七农场与宝清县七星泡镇胜利村垦地合作地块大豆播种现场,电控气吹式播种机配合北斗导航系统展开精准耕作,搭载“厘米级”定位的智慧农机群有序驰骋,所过之处田垄笔直如尺,深度、行距、株距均匀一致,在黑色沃土上谱写着精准农艺的现代乐章。
“北大荒播种的机器都是大规模农机设备,比以前的小四轮强太多了。2024年,我家一垧地能多挣一两千元。”胜利村农户李爱军笑着说。近年来,农场充分发挥分层定量施肥、智能电控高速播种机等先进农机装备优势,与地方政府开展垦地合作。2024年,农场在宝清县托管地块对比地方,玉米实现亩增产150公斤、大豆实现亩增产57公斤。今年,农场将继续与宝清县三镇一乡的16个村3个屯合作,以科技赋能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数字化变革同样重塑着八五五农场的春耕范式。站在农场智慧农业指挥中心的大屏前,参加垦地培训的密山市富源乡村民王志刚指着跳动的三维模型惊叹:“瞧这虚拟的分层施肥机,连施肥的深度和肥料在地里扩散的轨迹都看得真真切切。”屏幕上,数字孪生系统正将分层施肥机的工作流程逐帧剖析——金属部件在土层间伸缩啮合,肥料随着推进器精确落入不同深度。
这令人大开眼界的背后,是农场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的数字孪生系统:22套气象站、67套虫情测报及监控设备,配备1座无人值守机库和6台巡田无人机,形成覆盖全域的立体监测网络。今年,农场将继续发挥北大荒科技优势,通过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在周边乡镇落实垦地示范田5处1333亩,全程托管3万亩,单环节托管31万亩次,有效引导种植户转变种植观念。
“以前咱自己种地使的都是小机器,活儿干得糙,产量也上不去。自从把地托管给农场,啥时候浇水、施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去年,我托管给农场的土地亩增产500斤以上,可比自个儿闷头种强多了!”王志刚对农场的托管服务赞不绝口。
如今的北大荒,搭载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农机精准驰骋,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感知大地“脉搏”,公里级气象网智能预警云图变幻……黑土地上的每一次破土,都生动诠释着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
当绵绵春雨浸润黑土地,春耕之“准”在于“技”。4月16日,在北兴农场垦地合作的2.6万亩托管农田里,农业服务中心正与科技团队携手,为黑土地做一次全面“体检”,用科技力量助力地方乡镇农业生产迈向精准化、科学化。
“每块田采样点必须用GPS定位,上下两层土得分开装。”工作人员3人一组,每隔50米便在田间挖出一个半米深的土坑,仔细剔除其中的碎石子和杂草根,将采集的土壤样本装袋编号。短短3个小时,125袋贴着专属二维码的土样被整齐装车,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
“这阵仗,比医院体检还仔细嘞!”勃利县吉兴乡村民赵忠路过时,对眼前的场景感到新奇不已。四天后,每一块土地都将收到专属的施肥建议卡,详细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及科学的施肥方案。据测算,今年托管田全面推广测土配方肥后,预计可节省15%的化肥使用量。
土地增益的背后是农场将北大荒先进种植技术复制平移到地方的成果。2024年,农场垦地合作服务地块玉米每亩增产202斤、大豆每亩增产33斤,同比增长16.3%。今年,北兴农服中心与勃利县吉兴乡、杏树乡、长兴乡等6个乡镇签订全程托管订单4.45万亩,建设大豆、玉米核心示范区2.28万亩,根据合作区域实际情况筛选测土配方施肥、五段营养法和三五早播等技术应用,全面推广玉米“精细耕作+精密栽培+精准施肥+精确防控+叶龄管理+标准化管理”和大豆大垄宽台匀密栽培模式,为地方村民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全链条覆盖,以技术“平移”真正让地方农民实现“粮食产量高一点、粮食质量好一点、粮食变现贵一点”的目标。
从粗放式广撒漫施到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从零散分户防治到全域统防统治,如今,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北大荒集团正用“好服务”托起农民“好日子”,让大家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信心和期待。
当融融春晖遍撒田野上,春耕之“稳”在于“授”。近日,八五七农场第二管理区育秧基地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垦地交流现场会。密山市杨木乡政府工作人员、农技骨干和种植户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育秧、插秧技术展开深度探讨交流。在农场智慧大棚内,农技人员详细讲解了温湿度传感器、土壤监测、智能微喷等“智能管家”运行原理,并介绍了水肥管理、插秧注意事项、田间管理和无人机巡田等现代化农业技术要点。
“这种智慧管理模式必须记下来!看了农场农业标准和现代化智慧农业后,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受益匪浅,回去以后要将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标准在乡里进行推广应用,不断提升我们科学种地水平。”杨木乡农技中心主任石鹏程全程紧盯操作细节,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与田垄间整齐的秧苗相映成趣。
惊蛰过后,土地回暖、湿润丰腴。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通、联建共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的还有双鸭山农场。近日,在农场与宝清县七星泡镇三合村合作开展的全程托管地块,农场为三合村农户开设的“春耕课堂”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从三合村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播种深度、间距的精确把控,到施肥量与时机的精准规划等方面详细讲解玉米播种要点和田间管理事项,“手把手”教种地,助力地方种植户提升种植标准。
“以前自己种地技术有限,产量一直上不去。现在和农场合作,不仅能学到先进技术,还能享受到规模化经营带来的实惠,每亩地能多收玉米100多斤。”三合村会计李明强算起“科技账”。
守好责任田、耕好示范地、带好乡村路……这场始于春天的“联姻”,正让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在垄沟间碰撞出璀璨火花。作为中国粮食安全“压舱石”,北大荒集团将“种好自己的地,帮农民种好地”写进发展蓝图,聚焦土地托管、农机服务、智慧生产和绿色植保等方面深入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通过在生产前端要素保障、生产终端全过程服务、生产后端多领域联合,让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中,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龙江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贡献“北大荒样板”。(素材提供 丁蕊 于爽 高健 杜立伟 康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