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盛夏,一年过半。光阴宛如蜿蜒流水,带走了春的温柔,带来了夏的炙热。阳光毫无保留的洒向大地,云朵为湛蓝天空点缀浪漫。花朵热烈,草木繁盛,自然万物以最饱满的姿态积蓄力量,绽放蓬勃的生命力。
北大荒6月是忙碌的,各农业生产单位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如火如荼地开展夏管工作。党员带头冲锋、科技强势赋能,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科技共舞的夏管攻坚战正火热打响。植保无人机如辛勤蜂群般穿梭起降,智能农机精准作业,农业技术人员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我们深知,北大荒正以高标准、精细化的作业模式,全力提升农业田间管理水平,为粮食稳产丰产筑牢坚实根基。
我不禁想起那段光荣岁月。1954年6月,王震将军在北大荒转了一圈,看见黑土层厚,荒地一眼望不到边,东西两片荒原足足有五百万公顷。他在心里暗想,这是个兴办国营农场的好地方。1956年6月,国家农垦部正式成立,王震将军荣任共和国第一任农垦部长,这个身披军装、身上有七处伤疤的将军,本身就是一部拓荒史,一座闪光的军垦刻石。他的双脚走出了一条垦荒大路,从南泥湾到北大荒,从西北角到东北角。
十万转业官兵踩着未散的烽烟走进荒原,帐篷在风雪中鼓荡,铁犁剖开沉睡千年的冻土。马架子棚顶的霜花,刻录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的血誓;北大荒博物馆故人墙上深刻的名字,熔铸成黑土不熄的火种。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在这片荒野写下不朽的传奇,勾勒出战天斗地的壮丽画卷。北大荒精神犹如一颗火种,在一代代北大荒人手中传递,绵延不绝,历久弥坚。
如今的北大荒,智慧农机被烈日镀上金边,整齐的格田透露着精细化管理的美感,无人机群掠过连天接地的稻浪,在北斗导航的指引下洒下细密水雾,植保仪器的嗡鸣和幼苗叶片的摇曳声响一唱一和,与七十年前的垦荒号子在时空里呼应。北大荒正以科技之笔,在无垠沃野书写夏管篇章。当6月的风拂过万亩良田,新年的丰收早已在黑土中孕育。当稻穗在秋风下谦卑垂首,拓荒者的期许终将化作年复一年的丰盈。
每道犁痕都深吻着青春的热血,每颗稻谷都饱含着英灵的凝视,黑土不老,丰年长存,惟愿沃野脉动永不停息,北大荒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