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历经7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黑龙江垦区的代名词,也成为黑龙江垦区的专用名词了。
北大荒,旧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建国后已建立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盛产小麦、大豆、甜菜等(摘自2009年版《辞海》)。“北大荒”,原指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尚未开发的原始荒原(国内外也有人把整个黑龙江省称为北大荒的)。它原来的含义,只是一个地域的历史名词。
随着岁月变迁,北大荒的范围逐渐明确为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一带的千里荒原。历史发展到今天,狭义的北大荒,就是指现在的黑龙江垦区。有5.7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一个半海南岛。
“北大荒”一词最早流传,应该是在1958年以后。复转官兵作家范国栋创作话剧《雁窝岛》,后经王震改名为《北大荒人》在北京演出后,引起轰动。后来王震指示:“要拍成电影,一部电影全国都能看到!”1963年春节,影片《北大荒人》在京举行首映式,也陆续开始在全国公演。从此,黑土地上的人们有了一个风靡全国的称号——“北大荒人”,这个称号延续至今。后来,毛泽东同志给原中南海文工团团员李艾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问候北大荒的同志们!”于是,“北大荒”在全国叫响了。
北大荒不仅是个地域名词,还是一个文化概念,更是一笔无形资产,还是一个品牌。
8月5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办的2020年(第十七届)世界品牌大会暨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会上发布了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北大荒”品牌,品牌价值达1028.36亿元,排名第50位,较2019年789.18亿元增长239.18亿元,增幅30.31%,排名提升2位,仍然居于中国农业第一品牌位置。
可最近笔者发现一些正规出版物上频繁出现“大荒××”“××大荒”,甚至有的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的栏目,长篇小说名字,歌曲名字,竟然也叫“大荒”什么,我一口气可以列举出10多个,如《大荒歌》《大荒风采》《大荒神农》《大荒情》《大荒人》《大荒书简》《大荒风景》《大荒男子汉》《大荒美景》《大荒新歌》《大荒缘》等等,这在语法上犯了“不当省略”的毛病。
我们不妨也试着改一下其他地名,黑龙江去掉“黑”字,成了“龙江”,变成一个县名。哈尔滨市省略“哈”字,成了“尔滨”市,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了。
如果价值1028.36亿元的“北大荒”品牌拿掉一个“北”字,还有那么高的价值了吗?消费者还认我们的牌子吗?
据资料记载,辽宁省盘锦地区和辽河油田,曾经被称为“南大荒”,我们要说“大荒”,从字面上理解,就应该包括他们,而我们表述的意思实际不包括他们。如贾宏图先生在其报告文学《仰视你,北大荒》中这样写道:“正当水稻种植初见成效时,他(徐一戎)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妻离子散的他被遣返辽宁北镇县,又自愿到一个叫‘南大荒’的地方试种水稻。”
“大荒”一词(《辞海》2009年版)的解释有三个:一是灾害严重的荒年,二是荒远的地方,三是广野,极言其旷远。我又在网上百度词条中查到,“大荒”指边远荒凉的地方。以“大荒”命名的地区或国家通常都边远荒凉。中国的汉语非常丰富,如果必须用“北大荒”一词,就请认真用全它,如果在文学作品中用三个字不合适时,可以用近义词代替一下,做到既不影响效果,又不破坏这个词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