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新高地

陈曦 代梦迪
2024-09-13
来源:

丰收时节,克山农场的广袤田野上,6万亩马铃薯收获正酣,一粒粒浑圆硕大的“金豆豆”正在装进“中国饭碗”中。这是农场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的贺礼。


始建于1955年的克山农场,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这里地处北纬48度,因黑土层厚实、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种植马铃薯的天然沃土。因此,农场素有“马铃薯种薯之乡”的美誉。


450 (3).jpg

马铃薯中耕作业


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2005年,农垦总局在克山农场投资2.5亿元,建起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精淀粉生产厂,薯业集团薯丰公司、全粉公司和种薯研发中心先后成立,这里也成为如今北大荒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发祥地。


为适应马铃薯产业需要,克山农场从降低土地承包费、增加农业保险等方面入手,引导种植户种植马铃薯,从局部探索种植到大面积示范推广,马铃薯成为继大豆、玉米后的第三大作物,为产业链条补齐了基地种植环节。


450 (4).jpg

马铃薯生产加工


历史的车轮见证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从2005年到2015年,随着种植薯、销售薯、加工薯的兴起,克山农场的“薯经济”火了起来,薯业集团三家分公司为农场职工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薯业集团也随之转型,从农场分离后,将总部设在哈尔滨,下辖九三、克山、二龙山等12个分子公司。


针对良种普及率不高等问题,2016到2018年,克山农场马铃薯种植陷入了低谷,平均亩产在1.4吨左右,基地减产、种植户亏损、企业不能达产达效等问题频发。直到2020年9月,北大荒集团给垦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送来一剂良药——薯业集团和克山农场进行“产业公司+基地”一体化改革,构建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以大基地服务大企业,以大企业助力大产业,为集团产业化龙头企业改革打样,为垦区建设“三大一航母”赋能。


450 (1).jpg

收获马铃薯


改革后的克山农场轻装上阵,由薯业集团按照产业发展需要管理耕地,实施种业振兴引航、科技创兴引领、绿色有机引领和精准管理引导的马铃薯生产模式,把提升马铃薯产量和质量作为核心目标,打造垦区一流的马铃薯产业体系,建设马铃薯产业“克山样板”。


广袤的田野上演绎着马铃薯产业的变迁。从2020年至今,克山农场的马铃薯平均亩产已经超过2.5吨,薯业集团薯丰、全粉公司每年产值稳步上涨,种植户从收支平衡到效益显著,实现了集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种植、原料收购、成品加工和市场扩展于一体全产业融合新格局。


450 (2).jpg

航化作业


翻开北大荒70余年的历史画卷,各个产业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克山农场马铃薯产业更是如此,对于一个产业来说19岁的年龄是年轻的,但年轻意味着激情和活力、意味着拥有无限可能。


如今,从政企合一的国有农场到现代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北大荒聚焦大产业布局,农业产业在转型中增长、在困难中突破、在发展中蜕变,依靠稳固的大粮仓,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集群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大粮商”,以产业发展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