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播关键期,连日来,北大荒各农业生产单位抢抓气温回升、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强化科学统筹与精细管控,高效推进春播作业,为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北斗“大脑” 智慧种田
日前,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内,一辆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的变量施肥插秧机正在进行水稻插秧,插秧机流畅地转弯掉头、精准作业,同时配合精准施肥,整个插秧过程全流程无人化,格外引人注目。
“无人驾驶插秧机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优于传统机械作业标准。”插秧现场,这个分公司农业技术人员周金磊介绍道:“通过北斗导航厘米级定位与AI动态算法,实现无人机械插秧全流程作业无人化或少人化,全程只需1部手机、1名放苗人员,作业效率比人工驾驶提升20%。”
当前,分公司95%以上的插秧机都安装了北斗卫星辅助导航,辖区2435台插秧机将开启全速插秧工作。
田间“利器” 增添动力
连日来,引龙河农场抢抓土壤墒情适宜、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种植户掀起玉米播种作业热潮,全力按下春播生产“加速键”。
今年,这个农场在春播过程中持续强化机械力量,面对多雨天气带来的不利条件,迅速组织各管理区完成了40台散墒机械的检修与改装,同步完成49台电控分层定位定量施肥机的改装,为玉米播种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农场新引进了2台大马力机械和3台12行气吹播种机,有力提升了农场整体农机装备水平。
大田播种 加速推进
日前,笔者在山河农场第二管理区看到,一辆辆播种机往来穿梭,将玉米种子精准播进田间,广袤沃野上一派繁忙景象。
“在玉米播种前,我们提前进行了深施肥作业,对土壤进行了详细检测,根据不同地块的状况精准配比肥料,并采用智能农机设备进行操作,确保施肥和播种的深度、间距都达到最优标准。”这个农场农业发展部职员于天军介绍说,“当前,我们已完成80%的播种任务,预计2天内完成全部播种任务。”
插前寄秧 节本增收
近日,在江川农场第三管理区的水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一侧。这是这个农场引导种植户应用“插前寄秧”技术,助力农业节本增效的一个缩影。
“我已经连续4年采用插前寄秧技术,提前寄秧的秧苗根系盘根好、返青快、稻苗壮,插秧作业还省时省力。同时,和集中插秧用工方式打了个时间差,不仅缓解了用工紧张,还能够降低种植成本,每亩可节省人工费用10至15元。”这个农场第一管理区种植户徐冠中说。
水稻覆膜 绿色发展
日前,在泰来农场的一处水田里,覆膜插秧一体机正在田间忙着作业,黑色地膜随机械铺展,宛如给稻田披上一层轻柔的面纱,嫩绿的秧苗间隔整齐地插入地膜的孔洞中。
今年,这个农场引入的水稻覆膜技术,不仅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人工除草成本,还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水肥蒸发流失,起到节水、节肥的作用。此外,地膜在水田浸泡2至3个月后会自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对土壤及作物无副作用,避免了传统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
“采用水稻覆膜技术后,稻田杂草生长量大幅降低,可减少85%以上。同时,地膜提高了土壤温度和保肥能力,促进了水稻生长发育,使水稻平均每亩增产100至200斤。”农场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赵慧臣表示。
田间论技 飞防赋能
近日,军川农场开展了“田间论‘技’彰风采,飞防‘赋能’固粮仓”植保无人机飞防技能竞赛活动。
据了解,此次竞赛创新采用了“夫妻搭档”参赛模式,充分发挥了女职工在飞防作业中的细致、耐心、精准等特质,在展现智慧农业科技魅力的同时,彰显了新时代农业战线“巾帼不让须眉”的动人风采。
竞赛共设置了无人机组装与调试、障碍绕行、精准飞行作业三大实操项目。比赛开始后,农场绿原管理区水田地块瞬间化作激烈的“战场”,选手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满满,熟练地操控无人机准确完成设备装配、定点降落、飞防作业等动作,展现出了高超的飞行技巧和精湛的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