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至 种田忙

刘小雯
2025-05-07
来源:

立夏过后,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北大荒各农(牧)场纷纷结合自身农业生产实际,紧抓农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工作,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


抢抓晴好 大田播种


近日,勤得利农场第六管理区正式拉开大田播种序幕,走进田间地头,新型的精量播种机、镇压机、破板机等机具一字排开、联合作业,为丰产丰收打下扎实基础。


11.jpg


今年,这个农场科学制定种植规划,强化农资和技术保障,在种植上创新采取“二次精选”“二次包衣”方式,确保种植户用上颗粒饱满、发芽势强、养分充足的优质种子。在播种大豆时,农场在采用大垄垄上三行密植播种法的同时,将中间行降密度50%,确保种子获得更好通风率和光效率。


播种过程中,农场还使用了高精度气吸式电控播种机播种,确保播种的精度、深浅度一致,旨在实现出苗整齐。除此之外,农场还为播种机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使其匀速前行、定位精准,全面提高播种作业质量。


池埂“整形” 沃田焕新


连日来,青龙山农场组织种植户对池埂进行高标准“整形”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12.jpg


在水田池埂修复、取直作业中,这个农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和帮助种植户根据池埂实际进行人工修整,并按照“平、净、直”的质量标准,做到池埂更实、成梯型、横平竖直、整齐划一,达到有效增加水田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本田标准化管理水平的目的。


专家进门 “体检开方”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来到曙光农场,就“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13.jpg


在这个农场的田间地头,专家组实地踏查,聚焦这个农场黑土地保护工作,提出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获取大面积农田数据,并结合地面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长势的全周期、多维度监测,为种植决策提供精准依据,从而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粮食产能。


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专家组提出通过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进一步筑牢黑土地保护根基。


春耕繁忙 监督护航


为保障春耕生产有序进行,日前,山河农场联合多部门成立春耕生产监督小组,围绕春耕生产推进、农业技术指导等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14.jpg


走进这个农场第六管理区的大田播种现场,监督小组实地检查玉米、大豆播种质量,并对播种密度、深度进行精确测量与记录,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在最适宜的深度和间距扎根生长。同时,监督小组还运用GPS定位技术,仔细核查农机行驶路线的精准度,对偏离标准路线的情况及时纠正,避免出现漏播、重播现象,切实保证播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