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用科技书写黑土丰收答卷

丛珊
2025-08-14
来源:

八月的北大荒,黑土地上绿浪翻滚,玉米茁壮成长,水稻碧波荡漾,大豆枝叶舒展。这片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重任的沃土,正以科技为笔,精心勾勒现代农业图景,奋力书写稳产增产的新答卷。2025年,北大荒集团手持创新利刃,向科技要产能,用一系列扎实有力的创新实践,筑牢了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政策领航 科技扎根田间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为目标,通过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和精细管理,在千万亩耕地上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新篇章。年初印发的《发展粮食和大豆生产实施方案》,构建起“顶层设计—中层落实—基层执行”的全链条保障体系,为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在政策的引领下,各农业生产单位将目标逐级分解到每个管理区、每块责任田,让科技要素精准滋润每一寸土地。


当前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北大荒集团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将精细化农田管护与极端天气风险防范紧密结合,通过强化技术支撑、完善应急防御和统筹联动保障等系统性举措,全方位筑牢粮食稳产增产基础。


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的田间地头,科技元素已深度融入生产各环节。16组智能轮灌设备组成“丰”字形管网,与土壤墒情传感器携手构建起智慧灌溉系统。“土壤墒情传感器能够实时传输数据,手机App一键操控水肥供应,既省工又高效。”分公司农业生产部副总经理李明说。分公司还建立了农业生产全程数据档案,让每块地的用水量、施肥量、长势对比等信息一目了然。种植户范丰宝感慨:“过去种地全凭老经验,现在看数据说话,心里更有底了。”


技术集成 突破单产瓶颈


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的“玉米单产提升”核心试验区,一场技术“组合拳”正全力冲击单产天花板。优选的“合玉47”品种具有耐密、抗病、高产特性,配合二次包衣、分层施肥等技术,每亩种植密度增至5460株,较往年提升10%,而这正是单产突破的关键密匙。


“分层施肥让根系下扎更深,吸收养分的能力更强,这是玉米‘站得稳、长得壮’的秘诀所在。”农科院专家王伟扒开玉米根系说。在病虫害防治上,植保无人机定期喷洒杀虫杀菌剂,配合化控调节剂,使玉米秆壮叶厚,倒伏风险大幅降低。“今年,我们精心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6次,水肥两次,你看这籽粒多饱满。”农技人员扒开一株玉米的苞衣,金黄的籽粒已初具雏形。


技术集成的效果在数据中得到印证。通过“五良”协同发力,试验区玉米单产较周边常规种植区提升显著,为农业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范本。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产量,更重塑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标准。


精准施策 筑牢稳产防线


针对不同区域的生产瓶颈,今年,北大荒集团各农业生产单位实施靶向技术攻坚。


五九七农场面对土壤质地紧实黏重、渗透能力差等制约高产稳产的问题,创新应用机铺式暗管排水技术,通过埋设地下管道调控土壤墒情,增加有效种植面积,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种植标准,实现粮食作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目标。未来,农场计划实施暗管排水3.55万亩、格田化改造4.5万亩,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种植标准。


为提高田间管理质效,有效防治各类病虫害,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农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适时开展飞机航化作业,覆盖面积达41万亩,选用的“健身”防病药剂和肥料均采购自北大荒集团2025年议价通过的农化产品(“健身”防病)清单,确保药剂绿色无害、节本增效。


“航化作业不仅有效防病,还能促进农作物早熟。作业期间,15个管理区安排专人协调作业时间和顺序,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农场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李岩介绍。7月底,农场已全部完成航化作业,为丰收增添了一份坚实保障。


从战略部署到田间地头的创新实践,从智能装备的轰鸣到农技人员的汗水,北大荒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希望。在这片用科技与责任浇灌的沃野上,460亿斤粮食的庄严承诺正从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着北大荒力量。


素材提供:马文竹 李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