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字号”走出黑土地,加工业撑起附加值

赵新秀
2025-08-20
来源:

漫步在江川农场稻田间,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这片沃野孕育出的“江川鲜米”,正通过一道道严苛的加工工艺走向千家万户。这是北大荒集团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之一。集团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主线,充分发挥集团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优势,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为这片黑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图片

江川农场稻田画


在江川农场绿野米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绿野米业经理刘铭用手捧起一把新磨的米粒感慨地说:“好大米是种出来的,更是‘磨’出来的。”与昔日粗放加工的作坊不同,从水稻收割到成品大米,农场智能化生产线唤醒了每一粒稻米新的生机,只有历经“精细筛选—多道碾磨—色选分级—低温锁鲜”四大工序,加工出的大米才能让消费者品尝到自然的香甜与软糯。农场不仅出产绿色、优质的原粮,更通过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将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图片

“糯小侠”品牌系列产品


作为全省最大的糯稻生产基地,创业农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探索农产品增值的目光聚焦在糯米上。一粒糯米如何能做到身价翻倍?走进农场工业园区,你就能找到答案,由糯米加工成的“糯小侠”品牌糯米酒备受消费者青睐。农场糯稻种植面积达45万亩,占全省的14.35%,为发展糯米酒产业提供了先天优势。农场依托工业园区内8家粮食加工企业,新建5万吨仓储库和10万吨糯米加工生产线,形成了完善的糯稻贸易加工销售产业体系。


农场产业营销部部长李忠华介绍:“我们主推‘糯小侠’系列品牌糯米酒,开发粽子、汤圆、年糕等糯米衍生食品,不仅丰富了农场的糯米深加工产品种类,还进一步提升了糯稻的附加值。”


现在,庆丰农场小麦种植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广袤的田野里金色麦浪随风翻滚,收获后的小麦迅速进入加工环节。


图片

庆丰农场小麦粉


在第七管理区的“四方屯”旱田种植专业合作社面粉加工厂内,现代化的加工设备高效运转。小麦先经过筛选、去杂等预处理工序,再经过多道研磨工序,逐步磨成细腻的面粉。“我们生产的面粉,工艺精湛,保留了小麦的天然营养,口感筋道,麦香浓郁。”四方屯旱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远洲介绍道。他告诉记者,公司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引进高端生产设备增加产品品类,凭借其绿色、有机、多样的品质优势,生产出的产品不仅在周边城市的超市、粮油店上架销售,还通过网络平台“庆甄优选”、快手、抖音等电商渠道,远销全国各地,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用庆丰农场的面粉做出的馒头、面条口感劲道、麦香味十足,而且吃得放心。”一位消费者在网上留言评价道。


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在鲜食玉米产业上发力,不断优化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鲜食玉米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我今年种植了‘博斯糯9号’和‘绿育619’两个品种的鲜食玉米,这几百亩地早已和万嘉签订订单,按穗长以每穗0.4~0.8元的价格被直接收购,进入加工生产线。”友谊分公司种植户蔡永坤说道。


他口中的万嘉就是分公司辖区的友谊万嘉速冻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这个默默耕耘的企业,用7年时光终于让友谊的鲜食玉米在北上广等地占领了一席之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销售玉米达3000余万棒,销售额达2400余万元。每年玉米收获季节,一辆接一辆的运输车满载鲜食玉米驶入厂区,颗粒饱满的鲜食玉米通过机械传送带进入加工流水线,经过脱皮、检验、分拣、清洗、沥水、蒸煮、速冻、包装等多道工序,实现华丽变身,最终以鲜食和冷冻真空包装装车运往北京等地。


这样的场景正在北大荒各处上演。在北大荒集团的规划图上,稻米、大豆、小麦等6大加工产业与酒类、鲜食玉米等5个特色食品产业共同织就全产业链网络,推动集团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精深加工一头连着种植业,一头连着市场,越来越多的北大荒农产品从田间走向车间改头换面,从“朴实无华”到“光彩照人”;一批批“农字号”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出黑土地,走向市场广为人知,成为北大荒一张张靓丽名片,散发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