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草原牧场“裹包青贮”技术激活粮改饲潜力

张琪
2025-08-27
来源:

初秋时节,在绿色草原牧场齐齐哈尔农垦玉川苜蓿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苜蓿种植基地,一片片紫花苜蓿长势喜人。在饲草制作现场,粉碎后的苜蓿原料被送入裹包机,经过高密度压实打捆后,拉伸膜层层缠绕,4层以上的严密包裹牢牢锁住新鲜营养,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苜蓿半干青贮裹包接连下线。这是这个牧场技术革新推动粮改饲试点工作的一个场景。


据齐齐哈尔农垦玉川苜蓿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玉川介绍,以前种植百亩苜蓿,从收割、晾晒到打捆,需耗时5到7天,遇上阴雨天还容易发霉变质。现在用“裹包青贮”技术,从收割到完成裹包,8到10个小时就能搞定,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最大程度保住营养。


不仅如此,效益的提升也让种植户看到了希望,传统苜蓿一茬干草亩产约200公斤,亩收入320元。而苜蓿半干青贮一茬亩收贮量达600公斤,亩收入420元,叠加粮改饲试点项目的专项补贴,亩均效益可达300元。在政策“东风”与技术优势的加持下,昔日的“饲草”真正变成了带动种植户增收的“黄金草”。


今年,这个牧场落实粮改饲试点苜蓿半干青贮面积2540亩,预计可产出苜蓿裹包半干青贮1300包,总贮量达到1200吨左右,按亩均效益300元计算,可为种植户增加收入76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产业发展的底气更足了。